季度回顾|易方达发布《2022年二季度全球中国ETF投资动态分析》
Published time: [2022-06-30]

年初,我们发布了《年度回顾|易方达香港发布香港ETF市场2021年度回顾》,本篇文章为《2022年二季度全球中国ETF投资动态分析》报告摘要,欲阅读完整报告,请联系易方达香港机构销售,或邮件:clientservice@efunds.com.hk

核心观点


·         2022年二季度,全球权益类ETF规模合计6.7万亿美元,资金净流入1026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权益类ETF规模最大,达到4.7万亿美元,尽管市场大幅下跌但资金依然净流入675.4亿美元,欧洲市场ETF资金流入139.1亿美元,中国内地市场净流入42.2亿美元。

·         从指数表现来看,2022年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中仅A股表现较好,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指数均大幅下跌,其中纳斯达克100指数跌幅达到22.5%,标普500指数跌幅16.4%,欧洲市场中德国DAX和法国CAC分别下跌11.3%11.1%A股行业层面,A股市场11个大行业板块中,疫后修复反弹逻辑支持下的日常消费(15.6%)和可选消费(13.9%)领涨,房地产板块领跌(-8.5%)。因子层面,中国市场的贝塔因子和市值因子表现较好,对应的申万大盘指数收益率为7.11%,明显跑赢同期中小盘指数收益率(4.51%)。

·         从中国市场(内地与香港)上市ETF资金流向来看,行业层面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和房地产流入居前,公用事业、材料、金融等则呈现净流出。宽基指数层面,科创板深度回调期间流入资金达到78.3亿元人民币,此外以小盘股为代表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净流入8.08.4亿元人民币。以大盘为代表的中国A50和创业板指数流出居前。海外投资中国主题ETF产品(不含香港)规模达到827.9亿美元,净流入77.9亿美元。其中投资中国内地主题ETF规模达到261.4亿美元,净流入20.5亿美元。

·         从中国市场机会来看,二季度市场开始交易复苏逻辑,权益市场出现大幅度的反弹。当前处于两阶段切换阶段,资产层面权益配置价值逐渐上升,行业风格层面科技、消费等板块配置机会开始出现。

中国市场动态


中国核心指数表现
1.市场概况

2022年Q2,国内外出现了一些边际利好因素,中国市场主要指数在4月触底反弹,大盘风格显著跑赢中小盘,MSCI中国A50指数录得8.6%的涨幅。科创50、中证1000、中证500指数的估值进入历史底部水平(<20%)。


国内方面,经济基本面边际好转。一方面随着疫情最差阶段逐步过去,上海复工复产,经济走势边际回升。另一方面,虽然稳增长的力度持续低于预期,但是边际上仍在逐步发力,短期也有望出现一些提振的情况。但是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长期持续存在,市场信心尚未改善,房地产市场仍然疲弱,上述因素使得经济回升的斜率不高,持续性可能不长。后续重点关注稳增长实质落地细则,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情况。全年来看,疫情的不确定性叠加外需回落对内生需求产生压制,但政策加大力度对冲,经济可能处于低位震荡环境。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压力保持高位,美国可能正在走向滞涨,联储陷入两难。目前美联储加息路径已经颇为激进,足以打击增长,但不足以解决通胀(Q4很可能仍将维持7%以上的高点),这一背景对美股尤其不利。第二季度,美国主要指数大幅调整,标普500指数下跌16.4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2.44%,中美股市分化明显。从2022年上半年整体来看,中国核心指数的收益率也大幅跑赢美国。


配置角度,短期内市场较难切换至低估值风格。风格向低估值切换需要2个条件:宏观融资需求改善、新兴产业趋势验证走弱;在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之前,价值风格绝对收益弹性有限,成长风格有望延续Q2的相对优势表现。在市场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很难出现一个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投资应重视契合国家“稳增长”基调以及盈利兑现确定性强的板块,以寻找安全边际和收益弹性。行业配置均衡、个股精选各赛道龙头企业的超大盘成长风格指数MSCI中国A50仍值得重点关注。


 A股市场各板块涨跌幅与估值分位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6-30


 2.A股行业表现

2022年Q2A股市场11个大行业板块中,疫后修复反弹逻辑支持下的日常消费(15.6%)和可选消费(13.9%)领涨,房地产板块领跌(-8.5%)。能源、电信服务、金融、信息技术、材料、以及医疗保健板块估值已调整至历史较低分位数水平(<30%)。


疫情对45两个月经济影响显著,短期随着全国疫情高峰的过去,5月全国经济数据开始有边际恢复,疫后复苏相关板块如消费、工业都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从全球来看,A股和港股在第二季度跑赢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指数,除了短期的地缘政治、疫情风险好转外,中国稳增长的决心和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也备受关注。在当前阶段,市场从短期反弹走向中长期反转需疫情平稳叠加稳增长政策实质落地。


A股市场各行业过去一个季度涨跌幅与估值分位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6-30。 


3.中国市场Barra因子收益水平

2022年Q2,中国市场的贝塔因子和市值因子表现较好,对应的申万大盘指数收益率为7.11%,明显跑赢同期中小盘指数收益率(4.51%)。从行业分布来看,大市值风格暴露较高的消费者服务、汽车、食品饮料行业在Q2也获得了全市场前三的收益率,分别为25.3%24.9%21.2%


4月,中国内地经济逐渐从稳增长向稳信心过渡,特别Omicron病毒在5月以来全国疫情已呈现边际缓和迹象,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受益于稳增长和稳信心共振的大盘成长板块显著反弹。映射到因子层面,表征该特质的市值因子、成长因子在第二季度收益突出。从当前来看,风格向低估值切换需要2个条件:宏观融资需求改善、新兴产业趋势验证走弱,在此之前,价值风格绝对收益弹性有限,而成长风格有望继续占优。


A股市场各因子过去一个季度收益

数据来源:易方达,全A因子收益率,数据日期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Barra因子收益率的符号代表组合收益率受该因子变化影响的方向;其绝对值大小代表组合收益率受该因子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



中国ETF产品动态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权益类ETF产品规模分别为11051.93308.6亿元人民币,分别净流入(不含首发)282.7158.3亿元人民币。产品结构类型上,内地上市ETF中宽基和行业主题规模占比较高,跨境产品近年规模增加较快、资金净流入较多,香港上市ETF则主要以宽基和行业主题流入为主。


内地与香港上市权益类ETF规模变化(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内地上市行业主题ETF(含项目和跨境行业主题ETF)产品规模5851.26亿元人民币,香港上市行业主题ETF产品规模421.4亿元人民币。其中行业主题ETFWind一级行业划分,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和房地产流入居前,公用事业、材料、金融等则呈现净流出。


2022年二季度Wind一级行业资金净流入(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从内地和香港上市主要宽基ETF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科创板因出现深度回调,流入资金也最多达到78.3亿元人民币,此外以小盘股为代表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净流入8.08.4亿元人民币。以大盘为代表的中国A50和创业板指数流出居前。


2022年二季度内地和香港主要宽基指数涨跌幅及ETF资金净流入(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2022年二季度内地和香港新上市权益类ETF合计22只,其中内地上市20只,发行份额合计95.67亿元人民币;香港上市2只,目前规模合计0.44亿元人民币。


中国宏观环境与经济周期


1.当前经济指标走势与周期状态基于宏观经济模型,我们对过去一个季度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回顾,并通过宏观维度的指标确定当前经济状态,进而来判断当前市场状态与风格、行业走向。


经济增长维度:二季度受到冲击影响,经济增长指标持续下行,伴随疫情缓和,经济边际有所复苏,但还未到经济底部。
通胀维度:尽管CPI有所上行,但中国国内PPI快速回落,整体通胀仍然处于回落状态。
信贷维度:信贷在逆周期的调节政策指引下,自202110月以来持续处于扩张阶段,二季度信贷持续扩张。
利率维度:20214月长期利率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利率处于持续回落状态,一季度利率处于低位震荡,二季度流动性继续宽松,利率持续回落。
货币维度:货币与信贷类似,在跨周期调节的政策指引下,自202110月以来持续上行,二季度延续上行趋势。
基于五个维度的经济指标状态识别,我们模型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衰退末期,迈向复苏初期的阶段。


当前经济指标走势与经济所处阶段判断


数据来源:易方达,Wind,截至2022/06/30


2.当前周期下,各类资产收益

基于经济状态模型,我们统计了历史上处于当前状态(衰退末期)以及有可能迈向的下一状态(复苏初期)各类资产的收益率情况。


二季度市场开始交易复苏逻辑,权益市场出现大幅度的反弹。当前处于两阶段切换阶段,资产层面权益配置价值逐渐上升,行业风格层面科技、消费等板块配置机会开始出现。


全球市场动态

全球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2022年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中仅A股表现较好,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指数均大幅下跌,其中纳斯达克100指数跌幅达到22.5%,标普500指数跌幅16.4%,欧洲市场中德国DAX和法国CAC分别下跌11.3%11.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全球市场ETF动态

 2022年二季度,全球权益类ETF规模合计6.7万亿美元,资金净流入1026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权益类ETF规模最大,达到4.7万亿美元,尽管市场大幅下跌但资金依然净流入675.4亿美元,欧洲市场ETF资金流入139.1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净流入42.2亿美元。


全球权益类ETF二季度各国家地区的动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2022年二季度,全球新成立规模排名前十的权益类ETF中美国达到8只,日本1只,爱尔兰1只。


全球投资中国趋势


2022年二季度,海外投资中国主题ETF产品(不含香港)规模达到827.9亿美元,净流入77.9亿美元。其中投资中国内地主题ETF规模达到261.4亿美元,净流入20.5亿美元。


2022年二季度海外投资中国主题ETF产品资金动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2022年二季度陆股通资金净流入1072.4亿元人民币,行业分布上看主要流入方向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银行等行业,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子等行业二季度资金大幅流出。


2022年二季度陆股通各行业资金流入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ETF互联互通专题研究

1.互联互通迎来ETF新成员

股票市场互联互通自2014年开启以来运行平稳,截至712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7万亿元人民币,南向资金净流入2万亿元人民币,加深了两地市场的开放与融合。今年5月内地和香港证监会公告将两地上市的股票型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并于两个月后的74日正式启动。目前纳入陆股通/港股通ETF的主要要求包括近6个月资产规模需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17亿港元,ETF上市满半年、其跟踪指数发布满1年等。


陆股通/港股通ETF规模、过去三个月总成交额及占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7/12。 


目前首批纳入互联互通的ETF包括83只陆股通ETF4只港股通ETF。截至712日,83只陆股通ETF资产规模达到6380亿元人民币,占内地权益类ETF市场的73%4只港股通ETF资产规模达到1770亿港元,占港股ETF市场的57%


随着ETF互联互通的开启,陆股通ETF首周ETF成交额达2.2亿元人民币,占内地AETF总成交额的0.11%,港股通ETF成交额达1.92亿港元,占香港上市ETF总成交额的0.42%。目前北向资金占A股成交额约5%-7%,相比之下互联互通下的陆股通ETF成交占ETF全部成交不足1%,长期来看ETF的互联互通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ETF互联互通开启第一周成交额

数据来源:港交所,统计区间:2022/07/04-2022/07/08


2.ETF互联互通下的投资机遇


ETF客户从境内拓展至全球:从目前的交易机制、额度控制、监管合作、投资者要求等方面来看,ETF互联互通与现有的股票陆港通机制基本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允许投资者采用熟悉的方式来投资两地市场ETF,境外投资者不需要获得QFII资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ETF跨境直投。


进一步丰富宽基ETF可投资品种:在产品供给方面,从纳入的宽基ETF来看,涵盖了更多离岸市场未有的宽基产品,同时重合产品规模相比海外产品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好,此外成长类的宽基ETF更加多元,包括创业板、深证100等,扩充了外资通过宽基指数投资成长属性公司的途径。


部分行业主题类ETF产品全球稀缺:在行业主题ETF方面,相关纳入产品具有较高的稀缺性,重仓股票基本覆盖了20个申万一级行业,且多为科技创新属性较强的行业,全面覆盖“十四五”规划下的主题投资机遇,包括医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主题,迎合外资对于中国科技成长行业的投资偏好,长期配置趋势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件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管理的任何基金或产品之邀请或建议。
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损失本金。过往的表现对未来的业绩并不具指示作用,亦非未来表现或回报的指引。在决定是否适合投资前,投资者应查阅有关基金或产品的销售文件以了解进一步详情,包括有关基金或产品的特点及风险因素等。
本文件仅载有一般信息,并不代表一般或特定的投资建议。本文件可能含有「前瞻性」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括预测、预报、收益或回报估计及可能的投资组合构成。本档并不构成对未来事件的预估、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本档所载的任何意见,只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日的判断,可因其后的条件转变而作出变动。
本文件所载的信息及意见取自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来源,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亦不保证其准确性。本文件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而毋须另行通知。
本文件谨供阁下参考用途,未经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下不可作任何复印或发布。
本档可能包含部份未获证监会认可的基金或产品,未经认可基金不可向香港公众人士(符合《证券及期货条例》专业投资者资格的人士除外)发售。
本档并非广告。本文件之内容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阅。

Copyright © 2022年易方达资产管理 (香港) 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